联系我们CONTACT US

地址:深圳宝安北路3019号702室
联系人:王先生
联系热线:13570880178  
网址:www.dijiugan.com.cn
QQ邮箱:517238985@qq.com
当前位置:首页> 资讯中心
为什么音乐能让人舒心?
发布时间:2022-08-19 22:01:00

音乐对人的情感产生强烈冲击的原因,没人知道。但是,根据近来的一些研究,我们找到了些许蛛丝马迹。

一群来自加拿大的科研人员发现:当人们第一次听到一首歌的时候,大脑中的奖赏中心区域变得活跃了。

我们为什么喜欢音乐?就像很多“牛”问题一样,这一问题也牵涉了很多层面。在有些层面,我们有答案;但并不全面。

我们喜欢音乐,因为它让人舒心。为什么它会让我们舒心?2001年,蒙特利尔麦吉尔大学(McGill University)的神经学家安妮·布辣德(Anne Blood)和罗伯特·扎拓热(Robert Zatorre)给出了一个答案。他们展示了磁共振影像:美妙的音乐飘入人们耳里时,大脑中被称作边缘区(limbic area)和旁边缘区(paralimbic area)的区域变得活跃了;这些区域与愉悦的奖赏机制相关,就像从性、美食和毒品获得的感受一样。这都要归功于一种大量分泌的神经传递素:多巴胺。就像DJ李·哈斯拉姆(Lee Haslam)对我们说的:音乐就是那剂毒品。

但为什么呢?饮食男女引起多巴胺大爆发,这很好理解:因为这会让我们不餍足,想要更多,而且有助于人类生存和繁衍。(有些毒品用假象误导,促使多巴胺分泌,逆转了这一生存本能。)但是一连串的声音,它对生存没有显而易见的价值,为什么也有同样的作用?

目前,没人明白。但是,关于音乐能撩动起最激烈感情的原因,有了不少线索。研究音乐认知,即研究思维认知音乐的方式;目前在该领域的科学家们中,最普遍的观点来自哲学家兼作曲家李奥纳多·梅耶(Lenoard Meyer),他在1956年提出:音乐引起的情绪都是关于心中的期盼,无论是否真正得到。梅耶引用更早一些的情感心理学理论,那些理论认为某种欲望满足不了时,就会产生情绪。然后,你就能想象了,这就产生了沮丧或者怒气;只是随后,我们发现自己寻找的东西——爱情也好,香烟也罢,结果都是一些让人稍感甜美的事物。

梅耶说,这也是音乐的作用。音节和音律吸引我们潜意识里对未来有所期盼。如果这是对的,大脑就是小小地自我犒赏一番,即我们现在看到的——多巴胺大爆发。心中期望和现实结果往往不一致,大脑在这两者之间,如同跳舞,一直无法停止摇摆;那么音乐能用抚慰人心的方式,让大脑保持活力。

但是,音乐触动期盼的说法正确与否,我们为什么要纠结?看起来,我们又不是依靠音乐生活。俄亥俄州立大学(Ohio State University)的音乐理论家大卫·胡伦(David Huron)说:哈!或许我们曾经有过靠音乐过活的历史。预测周边环境,眼观六路耳听八方,即只能根据不完整的信息做判断——这曾是生存中必不可少的本事,当然了,现在还经常用到这招,比如过马路的时候。于是,预测时掺入感情因素,肯定会是一个好主意。在非洲大草原上,当听到尖利的叫声时,我们的先人们可没工夫仔细想:到底是对人无害的猴子在咋呼?还是猎捕食物的狮子在吼叫?原始大脑的边缘区主管感情,于是它绕过了“逻辑”,直抄近路:思维处理声音方式就是急速分泌肾上腺素——本能反应——不管三七二十一,准备跑路!

我们都知道音乐直达人心:一部伤感的电影里,如泣如诉的琴声流淌时,即使理性的大脑抵制着,说这只是忽悠的把戏,但谁还没个热泪盈眶的尴尬时分?我们无法关闭音乐撩动的预感本能,也无法切断音乐与情感的联系——即使我们知道在莫扎特的奏鸣曲里,根本不存在威胁生命的东西。“人们容易过度反应的天性带给音乐家们一个绝妙的机会,”胡仑说,“作曲家们用能想象到的、最无害的刺激方式,写出作品,能唤醒非常强烈的感情。”

音乐挑动心弦,让心中的期盼蠢蠢欲动、似真似幻——这看起来是最有前途的理论了,但几乎无法检测。其中一个原因就是音乐能轻而易举地引发、改变各种期许,我们无法分辨清楚,也无法清晰地对比。我们希望渐渐高亢的曲调继续上扬——但心里都清楚,这是不可能的。我们希望听到悦耳的和声,而不是刺耳的嚣叫——但是今天听着顺耳的声音,两百年前可能就属于噪音。我们希望听到有节奏的调子,但如果摇滚乐中,那些令人起舞的节奏变得四平八稳,大家也得目瞪口呆了。期盼是一件复杂的事情,它还和以下因素互相作用:现在我们听到的那支曲子怎么样?这曲子和类似曲风的作品比较,怎么样?还有它和我们以往听过的作品比较,怎么样?

于是,梅耶理论的一个推论就是:音乐引发的感情具有非常浓厚的文化特性。听到音乐,触动心绪;要做到这点,首先你得知道规则:人只能欣赏合乎规范的乐曲。这个规范,各个文化千差万别。西欧人觉得像华尔兹那样简单的节奏是“天籁”;而东欧人为之欢快起舞的节奏,在外人听来真是复杂得不可开交。所有人意识深处,都有一个根深蒂固的意识:不论是曲调,还是伴唱,哪种声音才是“正确”。但是,因为不同文化采用的声腔和旋律各不相同,比如印度和印度尼西亚就对钢琴声不感冒;这些方面,没有什么普世价值。一支欢实的印度尼西亚曲子到了西方人的耳朵里,变成了“忧伤”——这只是因为西方传统中,此曲与“忧愁”的腔调太近了。

这种情形还可以推论出:音乐并非都是欢愉调;它还会唤醒其他感受,如焦虑、无聊,甚至愤怒。作曲家和演奏者走着微妙的钢丝,得让听众心中产生恰到好处的期盼。料不足,听了上句知道下句,那么对成年人来说,这音乐就像催眠曲一样沉闷无聊。料过火,那么我们根本就无法产生任何期盼了——现代的无调音乐让很多人抓狂,原因就在此。

从某些音乐篇章和音乐演奏中,我们心有感触,以上的说法很大程度上解释了其间的原因。最近,扎拓热和他的同事们的一项脑扫描研究成果,进一步地给梅耶的想法提供了佐证。这项研究表明:第一次听到某支乐曲,刺激了大脑奖励区域,这个过程取决于大脑中“情感”区和“逻辑”区之间的互动。

但这非一切。听到音乐动情,还取决很多其他因素——比如是独乐乐,还是众乐乐;比如听到某支曲子,是否让我们联想起往事,无论好坏(所谓“亲爱的,他们正在弹我们的曲子呢”的说法)。

在这些所有想法之下,还有一点,正在谈论的到底是哪种感情——关于这点,我们并非很有把握。听到忧伤的曲子,但可能没有忧伤的感觉。甚至,就算感到忧伤,也不是那种丧亲的撕心裂肺之痛——这种忧伤即使让人潸然泪下,但让人有畅快淋漓的舒爽感觉。有些音乐,比如巴赫的有些曲子,听得人心潮澎湃,甚至文字都不足以描绘这种感觉。如果不能更好地了解人的情感世界,那么关于音乐如何摇荡心灵的问题,就永远没有确切答案了。

版权所有 Copyright(C) 2010-2022   探索-体感-无界  💊  深圳第九感健康科技

地址: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区宝安北路3019号  电话:0755-25115581  13570880178  18929394181   QQ:1685615566 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抖音:tigan12356  喜马拉雅:中国体感音乐 备案号:粤ICP备16110372-2号技术支持:黑羽网络粤ICP备16110372号-5